



從經營者的動向來把握情報
(一)雖然是沒有什么變化的事情,如果仔細做分析的話,將會有一些深入的發現,至于能否發覺問題就要看營業員了。
(二)對經營者的評價往往是信用調查中最困難的一環。
(三)對經營者進行評價時應和本人保持密切的接觸,而依此來做判斷雖然是原則性的,但如果不可能做到或者有困難的情況時,應配合聯系依幾個已知的要素來做推測的方法。
(四)如果將經營者評價做區分的話,可將其大致分為:
1.經驗。
2.能力。
3.性格三點。
如果能做到不偏向任何一方,而取其平均的話,就可稱其為優秀的經營者了。
(五)"經驗"并不只意味著經歷。雖然說其有十年的事業經歷,但是過去在事業上有沒有失敗過,或者在經歷上有不凡的風格和實績,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評估資料。
(六)"能力"有著許許多多的要素,行銷能力、計數能力、勞務能力、管理能力、金融能力等是主要的,這些可從日常的營業活動中得知。
(七)經營者的"性格",是可以從營業員的身上反映出來的。營業員的言語、作為、動作中就可判斷其經營者是否為一個不平凡的人物。
從營業狀態中抓住情報
(一)所謂營業狀態,并不是指和本公司的交易額的多少,而是指顧客將售貨款提高而得到利益,是否順利的上升的事情。
(二)營業狀態是經營實態把握的第一步,這是很容易從外觀上抓住的,唯獨營業員的判斷是重要的。
(三)判斷營業狀態的基準,大致可區分為:
1.營業情況;
2.與交易往來戶的關系;
3.決裁條件、支付情況;
4.與交易往來銀行的關系和評價;
5.業績現況等。
(四)"營業情況"因范圍廣大,所以要將其重點抓住。不但不可輕視本身的感覺,同時絕對禁止只從外觀上來做判斷。廣泛的同同行業和交易往來戶,再加上交易往來銀行的評價,來做最終判斷。
(五)從"交易往來戶關系的好壞"就可以看得出其公司的將來極為重要的進貨處的質量上、信用上是否有問題,而沒有實力者是不行的。販賣處也不只是販賣處,連和他有交易來往的地方的好壞也要調查清楚。
(六)"決裁條件、支付情況"即可知其經營惡化的前兆。應注意其原因和理由及看其經過情況,是非常重要的。
(七)"與交易往來銀行的關系和評價"雖然在調查上是相當困難的,但卻可以知道許多事情真相。
(八)"業績、現況"從頭到尾所說的就是這點。營業員的顧客管理的原則就在這里,如果做不到,那就不算是個合格的營業員。
從會計方向來抓住情報
(一)要從會計上來抓住情報的話,大前提就是要能拿到損益表。
(二)將自己的經營實績展示給別人看并非是不好的事。營業員必須能有這種說話的工夫。
(三)在此之前,交易開始時即應確實將損益期中的損益表的交付、明確定立規則。所有的成員,都應有此概念來執行。
(四)如果不能拿到損益表,也可從許多情報中來做推測,情報的組合建立是營業員和管理者本身的事情。
(五)連續三至四期賠錢的企業是相當危險的。除了一些大企業或者優良企業,否則連續的賠錢,在金錢上當然沒有理由能支持。
(六)如果支付期間是長期性的話,必須要有周密的檢查追蹤。本著公司的立場,是以縮短其支付期間為原則。
(七)在平常,就要做到嚴格地檢查計算錯誤,而且要確實遵守已約束的支付條件。
(八)以損益表為基準,財務比率分析和損益表的分析是營業員必須的基礎知識。
(九)損益表亦不可囫圇吞棗。
分析資產狀態,獲得情報
(一)從借貸報告表中可得知資產有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,固定資產更可分為有形固定資產、無形固定資產、投資等。
(二)如果能拿到財務報表的話,就可以從數字上來作判斷。
(三)一般對于流動資產的把握是很困難的。但是以決裁條件例如(現金的入帳、支票付款期很短等)都可看出是不是好的往來對象。
(四)從外表唯一可以衡量的事物就是商品的庫存量。不但要看實際的庫存量,亦要檢查其入貨、出貨的情況。
(五)固定資產在此指的大部分是事業用(并非販賣用的)的土地和建筑物,在所轄的登記所里取得其不動產登記簿謄本。
(六)能知道其固定資產的價值額也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(七)在借錢的時候,不論是個人或者法人,在常識上一定有其擔保的抵押品。如果分析其登記簿就可發現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情,像企業的資金操作的狀況,都可以分析出來而做判斷。
(八)不要覺得一點點的費用和勞力是可惜的,而應要有那種對全部交易往來戶做調查的氣度才可。
(九)如要知道無形固定資產、投資的事情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